法院简介 图片新闻 法官说法 信息公开 法观中山 裁判文书 法院公告 法院文化 网上视频  
文章 来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法院普法如何“破圈”?


2025-09-09  【收藏本文


如何让普法“接地气”“聚人气”“有意义”“有意思”?中山第一法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今日,《人民法院报》法周刊头版刊登了这家法院推动八五普法的生动事迹。

岐水悠悠,微风拂过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法治文化广场,沙沙作响的榕树叶仿佛在低语着公平与正义的故事。

阳光洒落,映照着法治文化广场上一张张稚嫩而专注的脸庞。来自香港的中学生佳慧和她的同学们正站在獬豸雕塑前,聆听法院工作人员讲解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故事。随后,他们将开启一场特殊的“法治体验”。

这是全国首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法治体验点”项目常态化开展的法治体验活动,也是中山第一法院“八五”普法工作中,以“沉浸式体验”撬动湾区青少年法治认同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中山第一法院紧扣“品牌引领、线下深耕、文化浸润、融媒传播”四大维度,构建起一个融合法治精神、地域特色与时代脉搏的垂直领域普法新格局,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城市肌理、湾区青年的心田。

香山法雨:粤港澳青少年的湾区法治“初体验”

佳慧和同学们在法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法院,他们即将用粤语开展一场贩卖毒品案件的“模拟法庭”。

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在审判庭回荡。佳慧持法槌的手微微发颤,却仍将庭审节奏把控得有模有样;“公诉人”义正词严地陈述证据,“辩护人”据理力争反驳指控……

香港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俞夷超 摄

我们以香山文化为纽带,打造‘香山法雨’粤港澳司法文化交流融合项目,设立全国首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法治体验点’。”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中山第一法院审管办主任丁向娜介绍,“希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让港澳青少年感悟内地法治文化,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模拟法庭,太有意思了!”模拟法庭结束后,佳慧兴奋地说。“原来内地法院的流程这么严谨!”她感叹,“模拟法庭后,法官的释法说理很清晰,让我对‘以审判为中心’有了真实感受。”

另一头,在中山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首批“粤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务者”为当事人提供导诉服务,他们来自中山、澳门、香港,利用假期参与司法实践。“了解到志愿服务可以深度参与内地法治实践,我就第一时间报了名。”首批志愿者之一、香港学生代表汤同学讲道。项目开展以来,已有174名志愿服务者服务群众超1.2万人次。

我们不仅教技能,更培养法治信仰。未来,他们可能是律师、法官,甚至是立法者。”中山第一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志愿服务,是在为大湾区播下法治的种子。”

在大湾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中山第一法院通过打造“香山法雨”粤港澳司法文化交流融合项目,搭建起一座跨越地域的法治融合“连心桥”,让法治从“纸上”走进“心中”。

作为中山市两大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之一,中山第一法院接待港澳人士超2000人次,捧回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及全省法院“百场精品普法”项目等多项荣誉,成为粤港澳法治融合的“金字招牌”。

法槌花开:法治在校园“花开有声”

法官哥哥,我能敲一下法槌吗?”旁听庭审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初一学生小李怯生生地问。

当然可以。”法院工作人员贝奇聪把法槌轻轻递过去,“但记住,它不是玩具,而是公平的象征。”

这是“法槌花开”法治零距离体验项目的一幕。目前,中山第一法院已与30余所学校共建法治教育基地,27名法官受聘为法治副校长。

我们不再只是‘讲法条’,而是让学生‘看、演、悟’。”贝奇聪介绍。在法院庄严肃穆的审判庭里,同学们“沉浸式”旁听庭审;在火炬开发区红领巾培育基地,同学们自编自导“学生欺凌案”模拟法庭。在中山纪念中学,同学们和法官一同在国徽下诵读宪法。

在中山纪念中学,学生们和法官一同在国徽下诵读宪法。俞夷超 摄

20234月,中山第一法院联合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模拟法庭”,12名听障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辩护人,全程用手语“开庭”。

他们虽然听不见,但对正义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学校带队老师感慨。

法槌花开”的背后,是“6﹢1”深度体验模式的创新:法治文化体验、法院工作体验、庭审现场体验、互动交流体验、法庭角色体验、成长互助体验,外加量身定制。“我们根据学校需求,量身定制内容,比如职校生关注实习权益,我们就讲劳动法;高中生关注电信诈骗,我们就把反诈巡回法庭开进校园。”丁向娜在第四届广东法治文化节上分享道。“法槌花开”项目获评广东省“谁执法谁普法”十大创新创先项目,相关的普法活动已经开展325场,覆盖6万人次。

壹法宣讲团:流动的法槌,家门口的正义

早晨8点,中山第一法院“壹法宣讲团”的法官们已整装待发,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下村居”活动。他们背上国徽,在疍家文化和咸水歌发源地的原生态渔村新合村开庭和普法。

当天,案件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这场“露天”法庭吸引了村里40多名村民驻足旁听。

法官在疍家文化和咸水歌发源地的原生态渔村新合村开庭和普法。吴娟欢 摄

这样的巡回法庭真不错,我这辈子只有年轻的时候,在法院听过一次!”村里的阿婆笑着说,巡回法庭她还是第一次见。

庭审后,针对部分旁听村民、村干部的疑惑,法官现场就民间借贷纠纷、租赁合同纠纷及婚姻家庭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释法解答、普法宣讲,引导村民“矛盾不出村,纠纷不入诉”。

以前村里发生矛盾,我们来调解,村民们都不信,都要往上闹。现在法官来了,大家都信服了!”新合村的党委委员黄柳任谈起自己的“解纷”之路,感慨连连。

普法形式更因“需”而变:醉驾巡回法庭开进驾校,让学员在拿到驾照前就绷紧法律弦;在中山武警支队,法官用真实案例讲解“军人权益保护”;在社区调解员培训会上,法官手把手传授“情理法”融合技巧……这些“接地气”的普法场景,让法治从“文件里”走到人们的“心坎上”。

楼上掉个花盆砸到人,找不到主人该咋办?”“宠物狗咬伤邻居,我该赔多少钱?”在神溪村广场“大榕树下普法”现场,69岁的王伯举着刚领到的《壹法百问百答》手册,追着法官问个不停。

法院帮我们梳理了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涵盖合同、用工、知识产权等12类问题。”某企业负责人一边翻阅中山第一法院编赠的《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问答手册》一边感慨,“一场法治讲座,省下百万损失。”

这一幕幕,是中山第一法院深入群众织密全域普法“服务网”的生动写照。不同于“大水漫灌”式的普法,中山第一法院坚持“需求导向”,让普法服务精准“落子”。五年来,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军营等,开展普法宣讲近200场,覆盖群众近10万人。

破壁“高冷”:法治文化浸润“新生态”

法治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融入生活的“烟火气”。

每年夏天,中山第一法院主办的“壹法中山杯”法治动漫设计大赛如期举行。大赛用幽默生动、通俗易懂的动漫语言诠释法治,已成为中山特色的法治文化名片,影响力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0届,累计征集作品逾万幅,包括港澳学子投稿300余幅,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法治创意,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法治精神。

我们想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法。”丁向娜介绍。

如今,法治文化的“亲民表达”在中山第一法院的创新实践中变得愈发多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段融合说唱与动画的普法视频《Yo!听说代表法要修改啦?》在短视频平台刷屏,播放量破千万。这已是中山第一法院联合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第六次推出两会普法产品,作品累计观看量超3000万人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效果。法院创作的“壹法漫画突击队”原创漫画、联合中国法院博物馆推出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绘本,用“接地气”的语言讲透法律知识。

中山第一法院干警在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开展禁毒法律知识宣传。俞夷超 摄

2021年,中山第一法院推出“法小槌”“普法小蜜蜂”等IP,衍生出一系列法治文创产品,如公仔、手机支架、帽子等,成为普法活动现场的“抢手货”,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记得住、听得到、共参与的方式“润物无声”地体验感悟法治文化。

以前觉得法院很严肃,现在发现法官也会玩梗。”参加完法院普法活动的市民黄女士笑着说,“那个‘法小槌’表情包,我天天用。”

数字普法“双向奔赴”:打造司法传播“强磁场”

 我们不做‘搬运工’,要做‘创作者’。”丁向娜介绍,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矩阵扩大普法声量,成为法院探索的新课题。中山第一法院因此组建了“壹法中山融媒体工作室”,工作室汇聚法学与传播双栖人才,聚焦“小切口、大传播”,开展创意普法宣传。

重生的风也吹到了法院,催更,催更!”“这短剧真的是官号发布的吗?”“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我的脑子里!”今年,中山第一法院与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创作短剧,短剧由中山第一法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剪创作完成,将幽默的笑点与严肃的法律条文紧密结合,成为司法领域的爆款“出圈”普法作品,全网播放量超250万次,互动量达25万次。

工作室打造“壹法”系列视听媒体“微普法”项目,五年来,发布短视频、H5SVG等原创作品980个,作品获评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15个,总浏览量破1.129亿,真正达到“全国知名,全网点赞”的司法舆论宣传效果。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广东省优秀普法项目。

对失信“网红”直播挑衅法院反向直播拘留。吴娟欢 摄

线上传播的“爆款效应”在直播中更加凸显。20239月,中山某网红因拒不履行法院判决被失信曝光。曝光后,其不仅不履行还款义务,反而直播挑衅法院。中山第一法院同步开启“反向直播”。直播中,执行法官“亮剑”:“因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义务,现对你进行司法拘留!”近百万人在线围观。网友刷屏:“这才是真正的‘流量正义’!”“大型普法现场!”直播事件被报道后,浏览量超5000万人次,被媒体誉为“新媒体时代司法执行的教科书级示范”,获评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

5年来,中山第一法院开展普法直播40余场,观看人次超300万,这些直播不是简单的“镜头记录”,而是通过实时互动、评论答疑,让人民群众实时直观感受法院公平正义。

尾声: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雨后,在中山影视城的罗马剧场内,参加完“预防学生欺凌”“反电信诈骗”的普法打卡后,孩子与家长们在长桌前,以“法小槌”和“小蜜蜂法官”IP创作法治漫画。

孩子与家长创作法治漫画。陈家杰 摄

妈妈,我也想当法官。”10岁的小琳指着漫画说。

好啊,但要先学好法律。”小琳妈妈笑着回答。

这一幕,正是中山第一法院普法工作的缩影——普法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润物无声;不再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共鸣。从“法槌花开”的校园课堂到“湾区体验”的法治之旅,从“壹法宣讲团”到“壹法中山”融媒体工作室,中山第一法院走出了一条“接地气”“聚人气”“有意义”“有意思”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垂直领域普法新路。

 



 
  打印】【关闭

最新图文
法院普法如何“破圈”?
偷排废水?重罚!
开学季,他们为青少年撑起法治晴空
“E”路同行!
最新要闻
·委托他人买股票血本无归
·产后患抑郁症酿惨案年轻妈妈溺死亲
·利用虚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4000
·女出纳侵占300余万炒金获刑
·轿车逆行撞的士驾驶人肇事逃逸
·顾客洗桑拿被盗22万余元财物
·男子不愿入传销组织被体罚致死
·保安厂内锤砸前妻后自杀
·抢劫遭抵抗杀死前雇主一“90后”
·热心救人者竟是肇事者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兴中道16号  邮编:528403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 :0760-88868294
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值班室 :0760-88880600

主办单位: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1053359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