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们的账户被冻结了,企业经营快要瘫痪了!”B公司负责人张总焦急地说道。 “我们也是没办法,他们拖欠45万货款已经一年多了。”A公司李总无奈地摇头。 这是近期发生在市第一法院三乡法庭调解室里的一幕。两家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因一笔45万元的货款闹上法院。 僵局:账户突遭冻结,双方进退维谷 A公司与B公司本是合作多年的生意伙伴。A公司长期向B公司供应药品,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因经营不善,B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累计拖欠A公司货款45万余元。多次催要无果后,A公司一纸诉状将B公司告上法庭,并对B公司的对公账户申请财产保全。 “我们不是不想还,实在是困难啊!”B公司张总诉苦道,“账户被冻结后,我们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该案由三乡法庭邹军法官承办。经初步审查,邹军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是简单的货款纠纷,更关系到两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账户被冻结,对本就资金紧张的B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其经营状况;而对A公司来说,虽然采取了保全措施,但要真正拿回货款,可能还需经历漫长的诉讼和执行过程。 “一判了之很容易,真正化解矛盾才是关键。”
承办法官在庭审前就做足了功课,主动与双方沟通,发现两家公司都有调解意愿,并且双方合作已久,并不想破坏双方的情谊,只是在金额和付款期限上存在分歧。 破局:法庭调解,找到共赢方案 庭审当日,法官没有急于开庭,而是从情理法理多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 “你们合作这么多年,彼此知根知底。A公司担心货款无法收回,B公司目前确实遇到困难。如果能够分期付款,既能让A公司安心,也能给B公司喘息的机会……”法官耐心地分析道。 法官的话说到了双方心坎上。经过多轮沟通,双方终于同意:将B公司价值约11000元的未销售货物暂时搁置争议,待盘点后另行处理;对于确认的欠款440163.57元,由B公司分六期支付。 然而,如何确保调解协议能够切实履行?这成了摆在面前的又一难题。 创新:“立审执协同”实现纠纷实质化解 “我们发现B公司仅有本案一起纠纷。”
法官提出新思路:首期20万元货款直接从已被冻结的账户扣划至A公司账户,剩余款项由B公司在五个月内付清。 这样一来,A公司立即拿到了部分货款,吃下了“定心丸”;B公司也避免了账户解封再被执行的繁琐过程,能够专注于经营恢复。 方案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双方认可。签署调解协议后,承办法官立即与法庭执行团队沟通协调,仅用两个工作日就完成了账户款项扣划。 “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能解决,官司也不用继续打了,不仅维护了双方的情谊,还省去了后续执行的麻烦!”A公司代表对结果十分满意。合法权益得以维护,企业重现生机,法庭的创新与担当赢得赞誉。更令人欣喜的是,事后B公司专门给法庭送来写有“为企纾困,善调纠纷”的锦旗致谢
! 
经验:可复制推广的“三乡做法”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三乡法庭自2025年4月开展审执融合试点工作的一个典型缩影。通过审判与执行环节的协同配合,在诉前阶段就考虑执行可行性,从前端上减少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不仅实质化解了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还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集中于更加疑难复杂的案件。 数据显示,自2025年4月1日法庭探索开展财产保全工作,至8月31日,三乡法庭已受理财产保全397件,已保全完毕355件,在办未结案件42件。在前述诉讼保全案件中,通过财产保全工作的开展有效促成纠纷实质化解82件,调撤率接近2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庭探索“从被告诉讼保全银行账户直接扣划至原告银行账户”的新模式,已成功运用于7起案件并取得良好效果。其中,4起案件的当事人还专门向法官送来锦旗表达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