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郑海龙在受审。
“每次他动手,我都觉得他想打死我。”在反抗父亲殴打的过程中,27岁的郑海龙将父亲打死。12月11日上午,他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每次都觉得父亲想打死我”
上午10点25分,27岁的郑海龙被带进法庭,1.75米的郑海龙看上去显得有些内向,脸上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阴郁。开庭伊始,他承认了公诉机关的全部指控。
据检察机关指控:27岁的郑海龙于2012年7月13日12点左右,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的家中因琐事与其父发生冲突,期间郑海龙持铁锤击打父亲头部、背部多次,导致其父颅脑损伤死亡。
“我抢过锤子乱抡……然后,我就把我爸打死了……”郑海龙回忆着当时的情形,声音逐渐变得高起来。
据郑海龙说,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上中学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他与父亲的关系不好,因为只要父亲听到别人说点什么,就上来对他一顿拳脚,直到他上班后才很少动手,父亲曾经因为在外面与人打架坐过牢,“他打人从不考虑后果。”郑海龙说,他与母亲和弟弟感情非常亲密,事发前,父亲在外面与别人打架,随后在家骂人来发泄心中不满。
事发当天,郑海龙与父亲又吵起来,原本是想回房间躲起来,没想到父亲追到自己房间,还对郑海龙说:“你翅膀硬了,开始敢顶撞我了。”随后便开始打他。在与父亲争夺锤子的过程中郑海龙问:“你弄死我,是不是就可以不为难妈妈和弟弟了?”但父亲没作表示。郑海龙说,他有600度近视,眼镜被父亲打掉后,他就觉得自己胳膊、肩膀、眼睛都被打得生疼。“我开始有点不知所措,后来疼得厉害,就开始反抗了……”反抗过程中,一臂以外的距离都看不清。
郑海龙说,每次父亲动手时都觉得他想打死自己,而每次父亲打他,都被母亲拦下来。“然后我妈替他打我,我妈不是真打我,而是担心我爸打死我。”
控方将建议从轻量刑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表示,郑海龙在归案后曾经作过两次供述,从口供的情况来看,前后比较一致和稳定,同时,由于郑海龙还具有自首情节,家庭矛盾也是引发案件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庭审最后阶段的量刑建议方面,会考虑建议法庭从轻对郑海龙进行处罚。
检察官还表示,从情节来看,郑海龙并不属于过失杀人的情况。但是在量刑方面,一旦从轻量刑,就意味着郑海龙不会被判处死刑。
由于郑海龙家庭困难,无法专门聘请律师,郑海龙的辩护人是法律援助指定的律师。
据辩护人讲,目前没有与郑海龙的家人进行太多接触,也没有郑海龙所在的村里对此事的相关情况和态度。他将对郑海龙作轻罪辩护。
由于这起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因此,郑海龙的母亲和弟弟也都有权利为死者也就是郑海龙的父亲进行民事索赔。但据了解,两人均没有向郑海龙提起民事赔偿。据悉,事发时,郑海龙与父亲在屋内发生冲突,其弟弟当时在屋外,并且劝住当时前来要劝架的邻居,没有让他们进入到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