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今年5月,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与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签订《关于合作开展跨境司法服务推动涉澳纠纷多元化解的协议》,在内地首创涉澳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近日,双方通过成功联动化解一起纷争五年的涉澳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协助业主顺利取得不动产权证书。 
2019年,澳门居民黄镇基与承包方梁某签订了建筑工程合同,约定由梁某承包建设住宅。 房屋于当年年底完工,黄镇基陆续支付了工程款。后因梁某与黄镇基对工程款金额存在争议,梁某不配合协助办理房屋验收手续,且拖欠设计方、供应商、施工工人货款、劳务费等各类款项。因此,黄镇基无法取得相关办理证件的必备资料。 澳门居民黄镇基表示:“当时把这间房子建好的时候,承建商就存在诸多问题,总之就解决不了办证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了,聘请律师打算起诉他。” 
得知此事后,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和坦洲法庭马上和工程发包方、承包方及设计公司等各方主体开展沟通协调工作。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理事长梁志伟介绍:“对于澳门同胞来讲,在内地做生意、工作、生活,很多法律上的问题不太清楚。在黄先生这个案件里面,我们同乡会协助他去和不同的政府部门沟通,同时去跟很多涉纠纷的关系人对接,帮他一步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法官石慧表示:“我们拿到黄先生的相关材料之后,经过研判,认为他这个案子案情是比较复杂的。相关的竣工材料、手续是不齐的,如果走诉讼的途径,诉讼时间会比较长,有可能还有进入鉴定评估的一些程序,时间会拖得更久,我们建议他用非诉方式去解决这个纠纷。” 
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不久后就逐一补齐了办理房产证所需的各项资料,黄镇基“喜提”久违了五年的不动产权证。 
近年来,坦洲法庭立足区位优势,全国首创“粤港澳同心桥”解纷机制,努力架起一座中山与港澳两地居民之间和谐融合的“枫桥”,绘就以服务湾区建设为“支点”、粤港澳融合的“同心圆”。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坦洲人民法庭庭长陆招胜:“一是与港澳同乡会签订共建协议,构建‘五五工作法’,推动涉港澳纠纷前端化解。第二是聘请同乡会会长、副会长为法院特邀调解员。 
三是积极融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香山法雨’司法文化融合品牌。四是与中山港澳事务局联手打造‘港澳青少年内地法治体验点’,邀请港澳学生零距离深度体验内地法院文化。” 
11月底,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中山法院涉澳纠纷化解司法审查报告(2019—2024)》,详细介绍了中山近年来化解涉澳纠纷工作的基本情况、创新举措与成效。《报告》披露,五年来,中山法院共审结10075件涉外(含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行政、刑事)案件,其中涉澳案件3160件,占比达到31.3%,从2022年起涉澳案件数量开始连续大幅下降。2024年1至10月,中山涉澳民商事案件数量减少到291件。中山法院在涉澳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上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