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一个“全市首个”落地。市第一法院与西区街道办事处签署《合作诉前调解工作共建共治协议》,同时设立“中山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西区工作站”,标志西区街道成为全市首个与法院签署诉前调解合作协议的镇街。 这一“全市首个”签署的协议,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万春和西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卫华出席活动并致辞,西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谢军杰,市第一法院副院长陈薇分别代表双方签订《合作诉前调解工作共建共治协议》,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方正纲主持活动。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尹德良,市司法局副局长陈玉碧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见证揭牌。 
《合作诉前调解工作共建共治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府院联动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协议,西区街道将汇聚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多种纠纷化解力量,有力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法院与西区街道签订合作协议,意味着双方在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法院加强诉源治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资源整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陈薇介绍。 事实上,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西区街道与法院的“双向奔赴”由来已久。西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卫华对市第一法院沙溪法庭与西区司法所的“庭所共建”机制印象深刻。 
2022年4月,市第一法院沙溪法庭与西区司法所签订“庭所共建”协议。通过“庭所共建”机制,仅2023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72宗。 “‘庭所共建’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基层化解纠纷‘治未病’的创新之举。”郭卫华表示,此次又一协议签署,将促进西区街道强化“抓前端,治未病”诉源治理工作理念,进一步联合法院将“庭所共建”工作主动融入构建多元共治“大调解”工作格局中谋划部署,助推矛盾纠纷化解的端口往社区、小区分流、疏导,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体系,为平安中山、法治中山贡献更大的力量。 “市第一法院与西区街道共同签署诉前调解合作协议,携手打造行政争议调解中心西区工作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是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完善党委领导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举措。”市中级法院院长廖万春表示,他强调,接下来全市法院要更加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庭所协同共建,整合优势资源,齐心协力推动合作机制落地见效,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