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中山两级法院贯彻落实市委“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部署要求,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推动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上新阶。 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受理民事、刑事涉知识产权案件8821件,审结7300件,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383件,先后发布5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案例,为服务“美丽中山,投资热土”提供司法保障。 以深调研推动两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上新阶 为进一步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11月29日,市中级法院与中山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签订共建诉调对接合作机制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桂兰表示,该框架协议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的专业优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满足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促进知识产权纠纷高效解决。 
▲协议签署仪式现场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市中级法院不断深化调研指导,为两级法院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审判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近日,市中级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何理带领知识产权审判庭全体法官到市第二法院针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进行调研。 
▲深入调研 会上,市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马军就我市近年来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二审情况进行通报,并对目前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谢劲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立法目的角度对修正案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法条及最高院、省高院对于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请示的批复指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解读;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焦凤迎对审理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答疑。 “通过这次调研会议,在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实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努力做好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完善研究方法,规范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办案标准,统一量刑裁判尺度,不断提升中山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水平。 保护创新服务民营经济和湾区创新发展 近日,市中级法院对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作出终审判决。在横栏镇经营电线电缆公司的周某,因假冒中山某知名企业的注册商标并生产电线电缆,一审二审均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万元。这是中山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市中级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落实市委“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会议要求,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先后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须知31条》《民营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手册》等操作性文件,确保市委部署“中山稳企安商20条”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两级法院与市工商联举办人大代表、企业家座谈会,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做好政策衔接,汇编12个司法保障民营企业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让营商环境司法保障各项措施走实走深。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障,今年以来两级法院受理民事、刑事涉知识产权案件8821件,审结7300件,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 
▲人大代表、企业家座谈会 此外,中山法院与中山市市场监管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起联合惩戒、多元解纷等工作机制,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和古镇镇人民政府在中山古镇共同建立维护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推动灯饰产业多元化解纷,拓展灯饰产业发展空间。两级法院通过网络拍卖方式处置破产企业注册商标132枚,成交总额436209元,处置专利7枚,成交额29400元。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1383件,先后发布5个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案例。 接下来,中山中院将坚持以平等保护为核心、以全面保护为基础、以依法保护为前提,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保障工作,重点加强涉知识产权等领域审判工作,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市委部署“中山稳企安商20条”落地见效,更好服务大湾区建设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