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总结验收、“九五”普法谋划之年。11月26日,中山召开“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相关情况。 
全市普法工作实现质效双升 市普法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李艳波在会上通报,“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中山市累计举办普法活动1.3万余场,覆盖群众超1500万人次,率先实现全省镇街普法评议全覆盖。期间,全市4个单位、2名个人获全国通报表扬,25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市普法办连续三年获评省级优秀组织单位。 中山普法精准聚焦干部与青少年群体。干部学法方面,通过健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宪法宣誓等机制,公职人员学法考试参考率与优秀率均超99%;青少年普法方面,法治副校长开展活动9000余场,覆盖学生800余万人次,形成“一校一品牌”格局,“普法小卫士”参学人数连续两年全省居首。同时,中山创新普法形式,如打造《明戈说》等新媒体品牌,建成各类普法阵地177个,构建起广泛覆盖的法治宣传网络等。 
法院构建司法公开普法新体系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罗嘉浩通报了中山法院“八五”普法期间的工作成效。全市法院累计荣获国家、省、市级普法荣誉79项,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法院积极构建新媒体普法矩阵,粉丝数超45万,14部法治微影视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多项创新举措获全国、全省推广。 以下是发布会问答实录 ↓↓↓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副院长 罗嘉浩答记者问 问:罗院长您好!我们了解到,“八五”普法以来,中山法院普法工作成效显著。请谈谈市中级法院是如何做好“八五”普法工作的? 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借这个机会向关心支持中山法院普法工作的媒体朋友、市民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八五”普法开展这些年,中山法院始终把普法作主责主业、民生实事来办,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目前,全市法院一共拿了79项国家、省、市级普法荣誉,中院更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通报表扬,“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这份荣誉也属于媒体朋友、属于致力和支持普法工作市民朋友。 成绩、荣誉是一组组看得见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法治故事支撑起来的。司法公开,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有感受,获认同、受教益。我们在网上公开了30万余篇裁判文书,庭审直播超过7.7万场。文书公开使百姓想了解身边案例、相似案例触手可及。庭审直播使“法治公开课”搬到了大家指尖,“飞入寻常百姓家”。 执法普法,让法治教育更鲜活、更触动。大家常刷的抖音上,市第一人民法院开了全省法院首个普法账号,还评上了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现在全市两级法院的新媒体矩阵,粉丝已经突破45万,单条普法微信最高有10多万人看,一条普法视频最高播放量更是达到5000万次。“钟小法”“法小槌”这些卡通形象被大家熟悉,推出的普法作品全网累计被阅读超1.5亿次,14部法治微电影、微视频还拿了省级以上表彰,我们的创新做法也被全国、全省法院借鉴推广。 
能取得这些成效,我们的做法经验很多,其中人民中心理念、守正创新方法、项目品牌实践这三条是最核心的,这也是中山法院普法工作的“压舱石”和“动力源”。 第一条,把“人民至上”装在心里,让普法带着温度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都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中心受众为要,让法律守护群众美好生活是我们普法工作初心和遵循。在思想认识上,我们有一套法官培养机制确保这些法律和制度要求贯穿、体现到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案件办理上,司法普法一体,“如我在诉”、既要定分更重止争,强化释法说理;既要聚焦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更重感受公正。在以案普法上。我们还建立了“1+3+5+N”普法服务体系,把法治教育融进立案、庭审、执行每一个办案环节。把法治服务送到家,我们推行“人民法官下村居”项目,法官定期到社区、乡村坐班,把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直接送到家门口,这个项目还评上了“中山市十大法治实事”,真正实现“群众在哪,普法就到哪;需要什么,服务就送什么”。 
第二条,用“守正创新”搭好桥梁,让法治听得懂、记得牢。习近平总书记说“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普法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魂脉和根脉、守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是时代的传播方式和大家喜欢的话语方式——就是用中山话、家常话,在大家常用的平台上,讲大家关心的法治故事。 具体做了三方面:一是内容为王,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引导作用。二是靠科赋能融媒传播,除了抖音账号,我们还把法律条文做成动漫、情景剧、AI歌曲,让“纸上的法”变成“屏上的故事”,比如用H5讲清楚“借钱不还怎么要”“劳动合同怎么签”,大家看得进去,才能记得牢固。三是社会需求精准对接,针对妇女儿童、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办“4·16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开放日,到企业讲“涉企纠纷怎么防”,还邀请市民、人大代表旁听重大案件庭审,实现“按需普法、精准滴灌”。四是法治阵地建在身边,在凤凰山森林公园建了环境保护法治基地,在三乡岗泉村设了法治文化长廊,还打造了“港澳青少年内地法治体验点”,大家散步、休闲的时候就能学法律,让法治氛围融入日常生活。 
第三条,靠“项目品牌”聚合力,让普法效果能持续。我们一直坚持“普法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品牌化”,把“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个大目标,落实成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一个个有特色的品牌,干一件成一件、创一个响一个。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批大家熟悉的“普法名片”: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中学生校园法治情景剧大赛”“模拟法庭”,让孩子们扮演法官、当事人,在角色扮演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市第一人民法院的“香山法雨”“法槌花开”,用沉浸体验、手绘等这些接地气的形式讲法治;市第二人民法院的“美丽中山我的家”宣传队,走街串巷把法治温情送到千家万户。这些品牌连续获评全省“谁执法谁普法”优秀项目,我们的“香山融+”品牌还入选了广东法院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创新事例,真正实现了“一个品牌带动一片宣传、一个项目解决一批问题”的好效果。 今年的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本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也正以法治的方式推进和保障。现在,中山法院会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目标要求,依职责分工认真抓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实施工作。把普法做得更实、更细、更暖,让法治精神像种子一样,在中山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咱们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保障。也恳请媒体朋友们、市民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下一步,中山市将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与法治建设目标,谋划未来五年普法工作。市普法办将从五个方向着手:服务大局,推动普法与法治实践各环节深度融合;贴近群众,针对民生领域需求强化以案释法;紧跟时代,运用人工智能与新媒体提升普法精准度和覆盖面;文化润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讲好法治故事;强化保障,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健全公益普法制度。
文盾校对——用科技,守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