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晚上七点半,夜色渐浓,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十法庭内依然灯火通明。在一起持续三年的健康权纠纷案件调解现场,随着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上签下名字,一个缠绕多年的纠纷终于落下帷幕,同时尘埃落定的,还有因此案关联的17个劳动仲裁及诉讼案件。 2022年,王某在某针织厂任职保安期间与针织厂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王某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因此次肢体冲突而出现脑鸣症状,要求针织厂赔偿后因不服一审判决,他向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 该案由市中级法院民事审判第五庭的李油欢法官承办。李法官梳理案件事实、查阅关联案件信息,发现王某与针织厂因调岗降薪、解除劳动合同、缴纳公积金事项等问题产生大量的仲裁、诉讼,并引发王某不断的信访投诉。2022至2025年间王某对针织厂提起的仲裁、诉讼达十多件。 
为彻底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李法官在庭审过程中引导双方进行调解。但王某要求针织厂承担其脑鸣治疗费用及多年诉讼产生的开支共计49万元,而针织厂认为王某提出的赔偿金额畸高而拒绝调解。双方的巨大分歧,让调解陷入了僵局。 庭审结束后,李法官没有放弃,力促实质解纷。在多次深入交流中,她了解到王某在纠纷发生后长期无业,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也亮起了红灯,只有彻底化解他和针织厂之间的矛盾,才能帮助他尽快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李法官随即与针织厂沟通,说明王某的实际困境,并建议通过一揽子调解彻底了结所有关联案件。在调解现场,法官向王某和针织厂代表耐心释明证据规则和法律依据。针织厂态度终于有所松动,表示愿在一定金额内协商。 “我不是非要这么多钱,但这几年我的损失谁来弥补?我只是想要一个公道。”王某表示。 “我们愿意补偿,但也要合理合法。”针织厂代表面露难色。 “既然大家都希望彻底解决,不如各退一步,寻求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也趁这个机会,把其他纠纷一起了结。”李法官抓住关键症结,为双方当事人梳理十多项关联案件,逐项分析利弊。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当晚七点半,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方案。 
“王先生现在生活困难,现在大家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这边能不能当庭履行,让这一系列的纠纷,就在今晚画上句号?”在李法官情理法的耐心疏导下,针织厂当场履行了调解协议。收到调解款后,王某就所有与针织厂相关的案件出具了撤诉申请书,当晚即邮寄给审理关联案件的法院。 “法官你说得对,早点解决对大家都是解脱。”针织厂代表感慨道。王某也长舒一口气:“这件事拖了三年,今晚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夜幕中,18起纠纷就此画上了句号。不久,李法官收到了关联案件承办法院法官发来的信息。 
回顾这起案件,李油欢深有感触:“案件看似标的额不大,却直接关系劳动者生计和企业发展。法官要多想一层、多做一些,把‘如我在诉’理念融入审判实践,才能解‘法结’又化‘心结’,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