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广东省工商联发布商会推动法治民企建设典型做法,其中,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与南头镇工商联(商会)共建的诉调对接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创新构建的“全链条解纷+数字化治理+行业协同”立体化服务机制入选其中。 一起来看看“法院+商会”打造的“南头样本”如何迭代升级。 一、主要做法 (一)深耕诉调实践,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专业服务保障。工作站自2013年成立以来,聚焦服务提质,打造“一站式”解纷枢纽。目前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成员包括“中山市十佳人民调解员”、商协会秘书长及退休法庭庭长,为纠纷化解提供专业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流程,强化诉调全周期管理。工作站精准锚定合同、侵权、交通事故、工伤、劳资等各类民商事解纷类型,秉持“及时介入、主动对接、现场取证”原则,优化工作程序,将纠纷化解周期压缩至10天内。如针对劳资、工伤纠纷多发,工作站在镇人社部门增设受理窗口,实现“3+7/10”响应速度,即简易案件7个工作日、复杂案件10个工作日内完成,确保纠纷化解“一锤定音”,且该服务对全体会员企业免费开放。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再添特色商事调解品牌。2024年与黄圃法庭携手打造“智服商亲,多元解纷”商事调解室项目,使工作站商事调解品牌焕发全新活力,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商事纠纷化解的亮丽名片。 
(二)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多维解纷新生态 一是制度共建,实现“法院+商会+N”多轨驱动。商会与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联合制定《诉调对接工作站规程》,建立联席会议、会商研判等制度,并协同镇公安、人社等部门构建起“行政支撑+司法专业+行业资源”的立体化治理架构,为纠纷化解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二是资源集成,整合行政、司法、行业三类核心资源,凝聚解纷合力。邀请南头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多部门负责人担任顾问,汇聚法庭庭长、指导法官等专业力量,商会会长、企业法务及行业专家深度参与,商会凭借贴近企业优势协调行业规则、促进沟通,其他部门和企业则在强化调解力量、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功能耦合,构建“调解-速裁-审判”无缝衔接的司法服务闭环。2023年6月,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南头商会商事巡回法庭正式揭牌,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司法动能,该巡回审判庭通过典型案例发挥示范效应,开庭中发现可调解案件,法官即时引导至调解室;调解遇难题则转入审判程序,调解员固定的事实直接作为裁判依据,大幅提升审判效率。 
▲经过调解,一宗涉企纠纷当事人当庭握手言和 (三)创新机制突破,激发治理新动能 一是适应国际营商环境变化,建立涉外法律服务联动机制。商会针对南头镇企业出口业务占比高、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大等特点,2025年加快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联动省、市专业服务团队,通过讲座、沙龙、走访等形式,定期开展涉外法律服务活动,全力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推行全域服务承诺,践行“三不限”原则。不限案件类型、企业地域、人员身份,只要当事人自愿申请调解,诉调对接工作站即迅速介入,落实“非诉挺前、诉讼断后”理念,打造开放包容的解纷环境。三是创新家事商事复合型调解,嵌入心理干预机制。2024年3月,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在南头商会设立家事巡回法庭,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解”模式,联合多部门完善家事纠纷源头化解机制,守护企业家家庭和谐稳定。四是构建法治护航共同体,系统梳理工作案例。与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携手编制“商事调解白皮书”,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为同类纠纷化解提供权威参考,推动行业治理规范化、科学化。 
▲在一起家事纠纷中,黄圃法庭法官向当事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 二、工作成绩斐然,树立商会标杆 (一)治理效能大幅跃升 截至2025年5月31日,南头镇诉调对接工作站共成功处理1449宗,化解争议额2.5亿多元(254988934.8元),调解成功率达98%,纠纷化解周期较诉讼缩短80%。 
▲法官线上调解纠纷 (二)荣誉满载,经验广泛传播 工作站荣获6项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包括“全国工商联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广东省工商联精品法律服务基地”等。“法院+商会+N”机制获最高人民法院肯定,“云调解平台+行业专家+司法确认”模式在全市推广,“南头经验”被《中国工商时报》《南方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商会参与民营企业法治建设的榜样。 从“纠纷化解”到“治理重构”,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南头镇工商联(商会)诉调对接工作站的创新实践,为民营企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与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