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官卖地涉嫌受贿250多万元
|
|
2010-03-23 来源:中山商报 2010-03-23 第 1669 期 A4版 【收藏本文】 |
|
|
昨日下午,市第一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余捷聪受贿一案。 去年底,三乡镇前陇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余捷聪因涉嫌受贿,被市第一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接受调查。 1995年,三乡镇前陇村还是一个村集体收入不到20万元的扶贫村,到2007 年底,村集体收入已达1100多万元,人均分红5000多元。10多年来,前陇村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目共睹。除此之外,前陇村的财务公开制度、较好解决"外嫁女"等问题、十多年无上访等成绩,让前陇村也常常成为其他社区参观学习的榜样,而相关褒扬的文章也常见诸报端。
庭审焦点
可否“以功抵罪”?
法庭上辩论的焦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于受贿金额的认定,如受贿的120万元中是否包括用于冲账的70万元;4.6亩土地是以当时的价格计算,还是以最后折算的金额为准等。 此外还有一个焦点是,余捷聪在担任前陇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确实为前陇村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促进了村子的发展,那么他是否“以功抵罪” 或将他的贡献作为从轻情节考虑? 余捷聪的辩护律师指出,根据三乡镇政府曾出的一本书和刊登在中山日报的文章等来看,余捷聪确实为前陇村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1999年,前陇村还是一个村集体年收入不到20万元的扶贫村,2009 年村集体收入已高达1100多万元,人均分配5000多元,在三乡镇屈指可数,其工作成绩应该受到肯定。 而公诉人则认为,以上这些内容与本案的犯罪事实和情节无关联,只能证明其品格和做出的贡献。而以往的贡献只能证明他曾经是个好人、能人,但不可以“以功抵过”,不可抵消他的犯罪事实,必须要依法判决。对话实录 不会知法犯法 公诉人:公诉书的内容是否为事实? 余捷聪:是。 公诉人:你所受贿的贿款是多少? 余捷聪:一笔是120万元,一笔是23万多,还有一块4.6亩的土地,后来作价116万给我 。但我以为这些是分红。 公诉人:你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犯罪吗? 余捷聪:我本人是农民,也曾经营过工厂,所以对生意上的事情知道比较多,但对国家的法律规定,我不太清楚。如果我知道是犯法的话,我不会做这些事。案情回顾 卖地受贿约250多万元 家属主动退回170万元 据了解,本案曾于3月9日第一次开庭,余捷聪在庭上提出要请辩护律师,因此委托好律师后,本案于昨日再次开庭审理。 公诉人指出,在2001年至2005年间,余捷聪任前陇村党支部书记一职时,在村集体经营管理、土地招拍挂等工作中,收受他人贿赂。2001年至2002年,余捷聪承诺他人可将土地转为商用地,他利用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将该土地改为商住地后并顺利通过三乡镇政府的批准,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顺利使他人获得该土地的使用权。 而余捷聪也因此先后获得几笔贿赂款。第一笔是120万元,其中收取了50万元现金,其余70万元用于冲账,未实收。2005年7月,再次收取他人贿款23万余元,以及一块4.6亩的土地,该土地未进行权属变更,后行贿人将该土地折算为116万元,转入余捷聪手中。 余捷聪听完公诉书后,当庭表示对犯罪事实和过程没有意见。 据了解,去年底接到检察院的电话后,余捷聪前往检察院投案自首。而其家属也在事后向检察院交回170万元的贿赂款,现已封存。在审讯中,余捷聪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因此,公诉人认为,以上这些做法均可视为从轻情节。
记者走访
十分能干,为人谦和
3月22日下午3点半,午后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前陇村敬老亭的屋顶,几位老人坐在亭子里闲聊,旁边的四五名中年人凑起了两个棋局,正在进行无声的厮杀。 在前陇村牌坊前,首先看到的是重新修葺过的敬老亭,还有设施齐全的前陇幼儿园。牌坊正对着的马路另一边,整齐规划的前陇工业区有一定的规模,一辆辆运输车穿梭而出。 从表面上看,前任党支部书记余捷聪的"落马"没有对村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惟一的改变是前陇村经联社公告栏中,余捷聪的名字被临时涂抹为现任书记的名字。 "去年11月的时候,大家突然听说他被调查,据说是有人告发他受贿。"一名下棋的中年人告诉记者,余捷聪"落马"消息在村中引起议论。 在前陇村逛了一圈,记者还是回到敬老亭,听几位村民说起余捷聪的轶事。在村民的眼中,前任书记余捷聪十分能干,为人谦和,在村头、村尾偶遇他会主动与村民打招呼。 在任期间村集体经济"起飞" 据了解,1995年前陇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不到20万元。"他(余捷聪)上台好像是在1994年左右吧,也就是那段时间,村经济变得好起来,楼房越来越多。其实大家都替他惋惜,前面做得好没用,后面没有坚持住,'晚节不保' 。" 村民阿军(化名)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前陇村老支书带头搞经济,接任的余捷聪继承老支书的衣钵,一面鼓励村民集资建厂房,一面搞招商引资开办工厂。 余捷聪本身也一直经商,是大家眼中的经济能人。在他的带领下,前陇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7年,前陇年人均分配达1000元,摘掉了扶贫村这顶"帽子"。 2004年,前陇村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2005年,前陇村完成了村改居工作。 如今,前陇社区每个村民小组都建起公园、娱乐中心,村委会为所有村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和农保,村集体年收入由1995年的20万元增加到1100多万元,到2007年底,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112万元,人均拥有物业115平方米,社区固定资产达1.1亿元。 "我现在每年都能分到5500元,三乡镇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村子不多。"阿军表示。
卖地决策曾遭村民非议
"牌坊右边那一块,原来是村集体的地,他(余捷聪)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理由,主张卖给私人公司。现在,这块地的收益全部归私人公司,和村集体没有任何关系。"社区居民梁伯(化名)向记者说起村集体用地被卖的事件,情绪十分激动。 据梁伯介绍,余捷聪上任初期,工作能力受到村民一致好评,但后期一系列卖地事件令他在村民中的威信大打折扣。 前陇村曾令人称道的是 财务公开的做法。从1997年开始,前陇村在村中建村务公开栏,张贴财务报表、村委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计划等村务,每个决策、管理和执行环节的工作程序都让村民知道。每年底,村委都向村民发一份意见表,让村民提出建议,参与村务管理。而一般事务必须召开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决定,重大事务召开村民会议决定。 但梁伯称,他对村集体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去年敬老亭维修,财务报表公开的维修费8万元,一个几平方米的凉亭哪用得了那么多钱?他这次出事,我一点也不意外。"梁伯告诉记者,对于村集体卖地、财务开支等问题,他和部分村民曾向村干部反映情况,但没有得到重视,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采访结束后,记者从百度搜索到一篇有关余捷聪的新闻报道。2008年10月,余捷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农村,最关键的是给村民一笔明白账。我们做到关口前移,一分一厘的开支都清清楚楚地告诉村民,自然减少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猜疑。" 事□一年多,曾被喻为"领头雁" 的他"东窗事发"。
新闻特写
给我一个从轻判处的机会
庭审还未开始,市人民法院第四法庭的旁听席上三排座椅基本都已坐满,旁听的大多为余捷聪的家属和朋友。 整个庭审过程十分顺利,面对公诉人的控诉,余捷聪都当庭认罪,对涉案数额、手段、过程,没有任何异议。然而,在为自己辩护时,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个农民,没有文化,不懂法律,以为"入干股"不为罪。 在法庭的最后总结阶段,他这样说道:"我本身是个农民,一直也在经商。我从没有刻意想去占有集体的财产,占用国有土地,是因为我本身对法律认识不够。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村,对村里的工作也一直尽心尽力。所以我希望,法院能够念及我曾做出的贡献,希望给我一个从轻判处的机会。" 在庭审结束时,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和家人说句话。他的亲属朋友都围了过来。面对家人,也许此时余捷聪有千言万语想说,但这时,他只是不停地说着一句话:"你们不用太担心我。"
|
|
|
|
|
|
|
|
|
最新图文
|
|
|
最新要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