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二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10月27日下午,中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市一中)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做新时代好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万春以市一中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为同学们授课,通过以案释法与模拟庭审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内涵,增强宪法意识与法治观念,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准则,助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合格好少年。该校高一年级近2000名师生参与。 专题授课:法理交融解码核心价值观“精神密码” 作为全市法院校园法治建设的引领者,廖万春院长十分重视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积极推动司法资源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2024年8月28日,市中级法院与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普法办、市司法局联合举办中山法院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从325名法官中选派62名资深法官担任各校法治副校长,两级法院院领导带头示范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创历年人数最多、选拔标准最严,实现全市直属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同时,市中级法院与市教体局签订了“校园星火”法治共建协议,围绕“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律实践”三大模块,构建常态化校园法治教育体系。廖万春院长主导推动的法治副校长“香山星火”青少年法治教育计划,因创新性、实效性突出,荣获2025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典型表彰,成为全省校园法治教育的标杆项目。 活动中,廖万春院长结合自身司法实践与校园法治共建经验,以“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展开授课。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重要”“从何而来”“如何保障”三个维度,构建“价值认知—历史溯源—法治护航”知识框架,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温度。 
 课堂上,廖万春院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等维度,结合国内外情况对比,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引领力。他以8个贴近学生的司法案例深入浅出地诠释社会主义价值观: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案诠释“英烈保护”,到公交车劝阻纠纷案倡导“文明出行”;从隔代探望权纠纷传递“尊老爱幼”温情,到校园欺凌案加强警示教育……一个个鲜活案例,将抽象价值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法律实践。 模拟法庭:沉浸式庭审解锁法治实践“第一视角” 法治副校长授课后,一场“真实”庭审在市一中校园上演。此次模拟法庭聚焦“民法典护航成长
网络保护照亮未来”主题,由市中级法院根据一起真实校园“网络开盒”行为引起的侵权民事案件创作剧本,由该院刑一庭副庭长徐昶洁指导。现场布置法徽、法槌、诉讼席位牌,学生分别饰演法官、书记员、当事人、证人、辩护人等角色,完整还原庭审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宣判等环节。 
 “现在宣布法庭纪律!”随着“审判长”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法庭各角色逻辑清晰、神情庄重,从质证时的针锋相对到辩论中的理性阐述,将司法程序的严谨与法律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千余名师生屏息凝神,直观感受“法律人”如何用规则守护公正。55分钟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跳出课本,在角色代入中深化对“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的理解。 
 模拟法庭尾声,徐昶洁逐一点赞学生“对庭审细节的精准把握”,结合案例解析司法实践中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并为参演学生颁发市中级法院“钟小法”法治动漫IP文创奖品。“同学们的表现超出预期,不仅熟悉程序,更读懂了法律背后的价值导向。”徐昶洁说,希望这次体验能成为大家法治意识的“启蒙课”,让公正、法治的种子在心里扎根。 据了解,9月-12月,全市高中阶段学校2025年模拟法庭现场教学活动正火热开展,该项目已连续12年成为中山高中学生珍贵的“集体记忆”。 “本届活动的创新点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容融入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在排演过程中体验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这也是中山法院与网信等多部门协同开展网络治理,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积极网络环境的生动实践。”市中级法院宣传科科长王念表示。 未来,中山法院将持续推进“香山星火”青少年法治教育计划,推动法治宣传与校园教育同频共振,打造更多具有中山特色的创新普法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