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们,真的太感谢您们了!我们拿到工资,开开心心回老家过了个好年!” 年后刚上班,三乡法庭法官回访电话那头,宋女士的话让法官心里暖暖的。这通电话的背后,是市第一法院三乡法庭依托“庭所共建”平台,与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绘就岁末年初“暖薪枫景”,为劳动者拿回工资的“暖薪”故事。 企业欠薪滚雪球 巨额薪金拖欠难题终化解 宋女士之前就职于中山某打印耗材有限公司。近年来因经营不善等问题,企业处于歇业状态。 自2024年6月以来,该公司拖欠宋女士在内的180多名员工工资高达300多万元,并欠付诸多供应商货款。 欠薪纠纷发生后,三乡人社分局第一时间介入调处,却在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阻碍。年关将近,2025年1月13日,矛盾彻底爆发。 “法官,工人们情绪激动,把公司股东和高管围堵在厂房里了!”三乡镇人社分局紧急电话联系三乡法庭,请求予以协助。 “好,先别急,我们马上到!”三乡法庭详细了解情况后,2名法官带着2名助理迅速赶往该公司。 来到现场,法官们看到工人们聚集在一起,焦急地说:“如果今天拿不到工资,我们是不会走的!”,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法官来了!”突然有人高呼,大家齐刷刷地看向法官们。 “大伙儿先别急,我们是来给大家解决问题的!”邹军法官引导矛盾各方平复情绪。 “邹法官,现在会议室里有公司股东、工人代表、供应商代表、设备抵押权人都在协商方案,但是大家对方案都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争执不下。”现场三乡人社分局的工作人员向法官介绍情况。 
▲三乡耗材公司工资纠纷调解现场 “我们公司还有机会继续运营,设备不能卖!”公司股东表示。 “不行!设备一定要卖,卖了才有钱给我们发工资回家过年!”工人代表激动地说道。 “不行,我们不同意随意变卖设备,公司设备目前还有抵押!”另一边设备抵押方代表也态度坚决。 “公司拖欠我们的货款迟迟不结算,到年底了,我们也急需这笔钱周转,先付了工人工资,我们的货款怎么办呀?”
供应商代表满脸愁容。 面对复杂的局面,邹法官耐心地疏导各方:“今天法院到场,就是要统筹处理大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出个解决方案,化解矛盾。” “现在争议焦点就在于是否让公司继续经营。但如果公司继续经营,那么大家伙儿都暂时拿不到钱,需要给公司一定的时间筹措资金重新启动。由于公司是家族式企业,公司都是年轻人在负责,不太善于经营……”人社分局的工作人员讲述道。 “不行,继续经营,也不代表能盈利,万一跑了,那样我们的工资就永远拿不到了!”显然,员工们对企业缺乏信任度。 “是的,他们根本就不会经营公司,一开始如果能把工资缺口补上,就不会演变成现在的局面。”供应商也附和道。 “李总,你们看做生意讲究的是一个诚信,现在公司是否真的有能力能够继续经营,你们要慎重考虑。工人什么情况你们也都看到了,辛苦了一年却拿不到工资,心里不好受。” 法官为公司经营者分析利弊。“现在不把问题解决,后续如果到法院做司法确认后未履行还款义务,是要强制执行的,对你们而言各种成本也会增加。”“法官,您说得对,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在协商过程中,经营者李先生与家人们打电话反复沟通。“法官,我们确实应该以大局为重,我们之前逃避解决问题的做法也确实不对!从家里接管企业,我的资历尚浅,对公司经营经验不足,才会如此……”经营者李先生的态度软了下来。 最终,法官们提出了可行方案:“公司目前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部分模具均没有抵押和被查封。虽然部分设备被抵押了,但是抵押权人经过法院的沟通也已经在现场,他们同意这些财产都可以先行变卖处理。所得款项交由人社分局工人工资专项账户监管,按准确的工资表发放。变卖款项超出工资部分,其他债权人依照生效法律文书依法分配。” 经过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拉锯式沟通、协商,权衡利弊后,各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一致同意由供应商购买前述相关财产,并将相关款项打入三乡人社分局用于保障工人工资的发放,剩余金额进行提存待相关债权确认后依法分配。 “工友们,今天都先散了吧,大家在这里等了这么久也累了,已经七点多了,先回去吃个晚饭吧。就算是变卖设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镇政府为工资的着落做了大量工作,请大家放心,肯定能拿到钱安安心心回家过年的。”现场聚集的员工听到法官的话后,放下心来,陆续各自离开工厂。 然而又出现了意外情况。协议签订次日,三乡法庭跟进调解履行情况时收到人社分局的电话反馈:“法官,不好了,公司厂房房东认为被拖欠的租金等债权没得到保障,强行阻挠购买方购买、还把设备搬走想变卖!” “你们明确告诉房东,在未进行财产保全的情况下,其无权阻挠该公司处分财产用于保障工人工资,后续在其相关债权被依法确认后可参与分配。维护自身权利需要走合法程序,否则产生的不利后果要自己承担。”电话里,法官有条不紊地为人社分局提供法律意见指导解决问题。同时,法庭主动联系三乡镇平安法治办,协同做好该房东的释法答疑工作。 随后房东也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不再阻挠。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相关财产成功变现。 
▲三乡耗材公司工资纠纷调解结果 “工人们都拿到工资啦!” 2025年1月21日,人社分局传来好消息,最后一名工人的工资发放完成。至此,该公司183名工人工资合计3131373元得到全额兑现,该群体性工人工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该纠纷顺利调处是三乡法庭充分落实将非诉解纷机制挺在前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的生动写照和鲜活案例。 酒店装修惹纠纷 装修工人“薪”愿终达成 无独有偶,在今年1月初,三乡法庭同样运用该机制,一揽子解决了板芙镇某酒店与16名装修工人的劳资纠纷,为他们拿回38万元工资。 在板芙镇,某中端品牌连锁酒店前期建设并不顺利,因承建商资金链断裂停工,后由刘某接手续建。刘某将装饰装修工程发包给吴某,吴某又找来16名装修工人施工。 2024年7月,酒店完成装修投入使用,但刘某和吴某之间却因工程款结算问题产生了纠纷。 双方不仅在装饰装修合同履行上存在分歧,还涉及资金拆借的利息争议。 吴某称,“涉案装修工程有增加项目,是刘某同意后我才采购的,增项款项应计入总工程款。” 刘某则说,“合同是包干制,增加项目需要我签字确认,吴某提交的清单没有我的签字,我不认可。而且他向我借了30万元用于工程装修,本金虽还了但我是高息借的,他有部分利息没有支付,我要求按月息两分的标准从工程款里扣减。” 2025年1月初,因吴某拖欠款项,16名装修工人来到酒店维权。板芙镇法治办多次调解无果后,向三乡法庭反馈情况。 三乡法庭接到请求后,立刻指派法官和助理参与调处。 
▲板芙酒店工资纠纷调解现场 调解室内刘某和吴某各执一词,面红耳赤。听完双方争辩,法官详细讲解装修合同的效力、履行情况,分析可能的裁判结果和诉讼成本,还明确了民间借贷利息的上限标准,解读保障工人工资的法律规定。 “法院提前介入,就是为了在诉前化解矛盾,帮大家节省时间和精力,减少诉讼成本,快过年了,大家都想和和气气的回家过个好年,对吧?”
法官真诚的话语,让双方渐渐冷静下来。 
▲板芙酒店工资纠纷调解结果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刘某和吴某终于签署结算协议,一揽子解决了争议。刘某在应付吴某的工程款范围内,代为向16名装修工人支付了380000元工资。这场纠纷得到了妥善处理。 “年前两起事件的解决,有效减少了潜在成诉案件达200宗。”三乡法庭副庭长邹军介绍,“接下来,三乡法庭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通过‘人民法官下村居’‘同心网’‘庭所共建’等形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